山神鲉

Snyderina yamanokami   Jordan et Starks
   

  126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依陈乐才(1981)标本1尾,采自台湾大溪。
背鳍ⅩⅢ-9~10;臀鳍Ⅲ-5;胸鳍14;腹鳍Ⅰ-5;尾鳍15。侧线黏液孔20~22。鳃耙
12~16。
体长为体高2.7倍;为头长2.6倍;为腹鳍起点至臀鳍3.1倍。头长为吻长4.6倍,
为眼径4.3倍;为眼间隔6.5倍;为眼后头长1.7倍;为上颌长2.5倍;为尾柄长2.9倍;
为尾柄高5.3倍;为背鳍第一鳍棘6.4倍、第二鳍棘2.0倍、第三鳍棘1.7倍、第四鳍棘
1.9倍、第五至第七鳍棘2.0倍、第九至第十二鳍棘2.1倍、最后鳍棘2.0倍、最长鳍条
1.5倍;为臀鳍第一鳍棘3.6倍、第二鳍棘2.7倍、第三鳍棘2.1倍、最长鳍条1.5倍;为
胸鳍长1.1倍、基底宽2.9倍;为腹鳍长1.4倍、鳍棘2.3倍;为尾鳍长1.1倍。
体中长,侧扁,背缘斜弧形,腹缘浅弧形,尾部向后狭小。躯干前半部较高,腹鳍
基部处体最高,躯干长为尾长4/5;尾柄细长,尾柄长约为尾柄高2倍。头中大,侧扁,
眼前头背缘陡斜,吻背缘斜直,头腹缘浅弧形。吻中长,吻长约等于眼径。鼻孔2个,
靠近,圆形;前鼻孔具短管,距眼略近于距吻端;后鼻孔位于眼稍前方。眼中大,圆形,
上侧位,距吻端约为距鳃盖后缘1/2。眼间隔约为眼径2/3。口中大,下端位,斜裂,口
裂长约为头长1/3。上颌与下颌约等长。上颌骨后端宽截,伸达瞳孔下方;下颌前端具1
骨突。唇颇厚。上下颌及犁骨具细牙,腭骨无牙。鳃孔宽大;第四鳃弓后无裂孔。鳃盖
膜相连,与峡部相连。鳃盖条7。鳃耙短而钝。假鳃发达。头部具棱,背鳍至吻端具1
对高凸平行狭棱。眼前缘至背鳍第三鳍棘下方具1棱;眼中部上方及其后方各具1凹陷;
眼上方具1眶上棱;眼后至侧线前端具1断续纵棱;眶下棱光滑尖狭,连于前鳃盖骨前
缘;眶前骨下缘具2棘,前棘短小,向下;后棘尖长,向后,棘长约为眼径1/2。前鳃
盖骨具5棘,第一棘尖长,其余各棘均短小。鳃盖骨无棘。下鳃盖骨和间鳃盖骨无棘。
无肱棘。侧线斜直,伸达尾鳍基底。
背鳍起点位于瞳孔上方,鳍棘部基底长约为鳍条部2.5倍,其间无明显缺刻;鳍条
后端伸越尾鳍基底;第一鳍棘长约为眼径2/3;第二鳍棘较长。略短于眼径2倍;第一
和第二鳍棘基部靠近;第三鳍棘最长,略大于眼径2倍;第四和第五鳍棘略短,约为眼
径2倍;最后鳍棘略长于其前棘;最长鳍条略长于最长鳍棘。臀鳍起点位于背鳍倒数第
二鳍棘下方,基底长约等于背鳍鳍条部基底;第一鳍棘约与眼径等长,第二鳍棘约为第
一鳍棘1.5倍;第三鳍棘最长,约为第一鳍棘2倍;最长鳍条约与背鳍最长鳍条等长,
鳍条后端伸达尾鳍基底。胸鳍宽圆,伸达臀鳍第二鳍棘上方,具2不分枝、10分枝、2
不分枝鳍条;鳍长略短于头长。腹鳍胸位,后端几伸达臀鳍,第一鳍条长约为鳍棘1.6
倍。尾鳍后缘圆形,头长略大于鳍长。
体褐黄色,具褐色斑条。背鳍鳍棘膜具云状斑纹,散具黑色小斑,其他各鳍具虫状
条纹。鳃孔上部后方具1黑色大斑,最后背鳍鳍棘下方的侧线上具1较小黑斑。自眼中
心发出3条辐射状条纹。
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